錯立族談
成語(Idiom):錯立族談
發音(Pronunciation):cuò lì zú t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錯亂、支離破碎,無法成立的議論或談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錯立族談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分別是“錯”、“立”、“族”、“談”。其中,“錯”表示錯誤、不正確,“立”表示立場、觀點,“族”表示群體、團體,“談”表示談話、討論。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言辭錯亂、支離破碎,沒有邏輯,無法成立的議論或談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些言辭雜亂、不合邏輯的談話或辯論場合,如政治演講中的言之不準確、不連貫的論述,或者是一些爭論激烈但沒有實質性內容的對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司馬相如傳》中有一段故事,講述了司馬相如與劉向辯論的情景。當時劉向主張“為人臣者,當竭忠盡智,以輔佐君王”,而司馬相如則主張“為人臣者,當有忠誠,但不宜盡智,以免與君王爭權”。兩人的辯論過程中,劉向的言辭雜亂無章,不合邏輯,最終被司馬相如用“錯立族談”來形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形式為AABB。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點在辯論中被證明是一個典型的錯立族談。
2. 這個政治家的講話總是充滿了錯立族談,缺乏實質性的內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站在錯亂的立場上,互相談論,言辭雜亂無章,就像是一個族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政治演講,來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班級辯論賽中,有的同學的發言就像是一個錯立族談,沒有邏輯。
2. 初中生: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有的同學的回答就像是一個錯立族談,沒有重點。
3. 高中生:政治課上,我們討論了一些歷史事件的原因,有同學的觀點就像是一個錯立族談,沒有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