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父
基本解釋
同“ 仲父 ”。才德一般的父親。《荀子·非相》:“中君羞以為臣,中父羞以為子。”
同“ 仲父 ”。父親的次弟。 宋 王安石 《寄吳氏女子》詩:“自吾舍汝東,中父繼在廷。小父數往來,吉音汝每聆。”
成語(Idiom):中父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兒子在家中承擔起父親的責任,代替父親擔當家庭的重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父一詞源于《論語·八佾》中的一段對話,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意思是古代的學者只是為自己而學習,而現代的學者則是為人民服務。這里的“為人”即為代替父親擔當家庭責任的含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父一詞多用于形容子女在家庭中承擔起父親的責任,代替父親擔當家庭的重任。也可以用于形容年輕一代接過前輩的事業,繼續發展下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父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家庭觀念和孝道觀念。在古代社會,父親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和責任人,而兒子則要在父親的離世或無力承擔責任時接替父親的角色,成為家庭的中心人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父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中”和名詞“父”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輕輕就中父,承擔起家庭的重任。
2. 在父親生病期間,他中父,照顧家庭和生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中父”與“接替父親的責任”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兒子在父親離世或無力承擔責任時接替父親的角色,成為家庭的中心人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家庭觀念和孝道觀念,以及其他與家庭責任相關的成語,如“擔父親的重任”、“繼承家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幫爸爸做家務,就像中父一樣。
2. 初中生:他在家庭中承擔起父親的責任,真是中父啊。
3. 高中生:在父親去世后,他中父,照顧家庭和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