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畔
成語(Idiom):那畔
發音(Pronunciation):nà p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那邊的河岸或土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那畔是指河岸或土地的一側。它可以用來形容兩個相鄰的地方或狀態之間的界限或分界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那畔常常用于描述兩種不同的情況或狀態之間的對比。它可以用來強調兩者之間的差異或界限,也可以用來表示某種情感或情緒的轉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那畔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中國古代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那畔是由“那”和“畔”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那”表示指示,指向某個地方或物體;“畔”表示河岸或土地的一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河的那畔,望著對岸的繁華城市。
2. 那畔的花開了,這畔的花也開了,春天真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那畔”這個成語與河岸和土地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自己站在河的一側,望著對岸的景色,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地理或界限相關的成語,例如“此岸彼岸”、“南轅北轍”等,以擴大你的成語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站在河的那畔,看到了對岸的小動物。
2. 初中生(13-15歲):他站在河的那畔,思考著人生的選擇。
3. 高中生(16-18歲):她站在河的那畔,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
4. 大學生(19-22歲):我們站在河的那畔,討論著社會問題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