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怪
成語(Idiom):捏怪
發音(Pronunciation):niē gu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捏造奇怪的事物,編造離奇的故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捏怪是指編造離奇怪誕的事物或故事,常常用來形容人們故意夸大事實或編造虛假情節,以達到某種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捏怪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指責那些故意夸大或編造虛假事實的人。可以用于諷刺媒體報道中的不實信息,也可以用于批評人們故意夸大自己的成就或經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魯國公子重耳脫逃后,被楚國王子捏造了一些虛假的故事來誣陷他。后來,重耳回到魯國并成為君主,他想要報復楚國,于是派人將楚國王子請到魯國,玩弄了一番捏造故事的技巧,從而獲得了勝利。這個故事成為了“捏怪”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捏怪是由動詞“捏”和名詞“怪”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喜歡捏怪,總是編造一些離奇的故事來吸引別人的注意。
2. 這篇報道明顯是捏怪,里面充斥著夸張的言辭和虛假的事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捏怪”拆分為“捏”和“怪”,可以將“捏”想象成人們用手指捏造事物,而“怪”則代表奇怪的事物。這樣,就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學習,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典故、故事和例句,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喜歡捏怪,編造一些離奇的故事來娛樂大家。
2. 初中生:這個新聞報道明顯是捏怪,里面充滿了夸張和虛假的內容。
3. 高中生:他的自傳充斥著捏怪的情節,讓人很難相信他的所言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