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杜口吞聲
發音(Pronunciation):dù kǒu tūn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害怕或不敢說出自己的意見或感受,而選擇保持沉默或壓抑自己的聲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杜口吞聲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害怕或者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感受,而選擇保持沉默。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在面對壓力、不公正或不合理的情況下,不敢發聲或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杜口吞聲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權威、不公平待遇、壓力或困難時選擇保持沉默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敢直面問題、不敢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人,也可以用來勸誡他人要勇敢地發表意見,不要被他人的壓力所束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杜口吞聲成語的起源,目前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然而,它的含義和形象比喻使得人們能夠理解這個成語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杜口吞聲是由兩個獨立的詞語組成的。杜口的意思是封住嘴巴,不說話;吞聲的意思是不敢出聲,保持沉默。兩個詞語合在一起,形成了杜口吞聲這個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不公正的待遇時,他選擇了杜口吞聲,沒有敢為自己爭取權益。
2. 她害怕引起爭議,所以杜口吞聲,沒有向老板提出自己的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杜口吞聲這個成語,可以將其拆解為兩個部分:杜口和吞聲。可以想象一個人被封住嘴巴(杜口),然后不敢發聲(吞聲)。這樣的形象化記憶可以幫助你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成語和俗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閉口無言、啞口無言等。這些成語都與沉默、不敢發聲有關,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里被同學欺負了,但我杜口吞聲,沒有告訴老師。
2. 初中生:有時候老師講錯了,我也不敢指出來,只能杜口吞聲。
3. 高中生:學校的規定不合理,但我們只能杜口吞聲,因為沒有發聲的權利。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有時候不同意別人的意見,但也只能杜口吞聲,避免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