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奉職
基本解釋
宋 時武職,分東、西、橫三班。入仕者先為三班借職,轉三班奉職,以次遞遷,最高可至節度使。《宋史·太宗紀二》:“﹝ 淳化 二年﹞乙酉,置內殿崇班、左右侍禁,改殿前承旨為三班奉職。”《宋史·職官志九》:“武臣三班借職至節度使敘遷之制:三班借職,三班奉職,右班殿直,左班殿直,右侍禁,左侍禁,西頭供奉官,東頭供奉官,內殿崇班……節度使。”
成語(Idiom):三班奉職(sān bān fèng zhí)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bān fèng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工作盡職盡責,不辭辛苦,恪盡職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班奉職原指古代官員分三班輪流值班,后來泛指任何工作盡職盡責,不辭辛苦,恪盡職守的人。這個成語強調了工作中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表達了人們對于值得信賴的員工和領導的贊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工作中表現出色、盡職盡責的員工,也可以用于鼓勵他人在工作中不辭辛苦,恪盡職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班奉職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官員輪流值班的制度。古代官員分三班輪流值班,每天不分晝夜地履行職責。這種制度要求官員們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要盡職盡責地履行自己的工作。后來,人們將這種盡職盡責的精神形容為“三班奉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一直三班奉職,從不推卸責任。
2. 這個醫生三班奉職,夜里也會隨時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三班奉職”想象成三個官員輪流值班,在不同的時間段里盡職盡責地工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工作盡職盡責相關的成語,如“盡心盡力”、“勤勤懇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的班長每天都三班奉職,幫助老師做各種事情。
2. 初中生:作為學生代表,我會三班奉職,盡力為同學們爭取權益。
3. 高中生:在學習和社團活動中,我會三班奉職,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