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參
基本解釋
佛教傳說, 善財童子 受 文殊菩薩 指點,南行五十三處,參訪名師,聽受佛法,終成正果。見《華嚴經·入法界品》。 元 湯式 《嘲妓名佛奴》曲:“苫倈呵四十八愿叮嚀咒誓,巴鏝呵五十三參容顏變改。” 明 高濂 《玉簪記·鬧會》:“這壁廂是什么菩薩?這是五十三參形容改。” 清 龔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吉羊解脫 文殊童 ,著我五十三參中。”
成語(Idiom):五十三參(wǔ shí sān cān)
發音(Pronunciation):wǔ shí sān c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某件事情的參與和貢獻,無論是多少,都應該給予肯定和贊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十三參源自《史記·李斯列傳》中的故事。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李斯擔任宰相,他對政府工作的管理非常嚴格,要求官員每年都要上報自己的工作成績。一年,各個官員都紛紛上報自己的成績,只有一個官員沒有上報,他就是五十三參。李斯詢問為什么不上報,五十三參回答說:“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官員,對國家的貢獻微不足道,不值一提。”李斯聽后非常憤怒,認為五十三參對國家的貢獻也是應該被肯定和贊揚的,于是他把五十三參的名字寫在了自己的上報材料上,表示對他的肯定和贊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十三參可以用來形容對人們微小但有貢獻的事情給予肯定和贊揚的情況。可以用在工作、學習、志愿者活動等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源自中國古代的歷史文獻《史記》,記載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的政府管理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十三參由四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對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都給予五十三參的肯定和贊揚。
2. 小組成員的微小貢獻也應該得到五十三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五十三參與秦始皇的故事聯系起來,記住成語的含義和起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中國古代歷史相關的成語和故事,可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里負責每天打掃衛生,老師都給我五十三參的表揚。
2. 初中生: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但我也想通過努力學習來給予五十三參。
3. 高中生:參加志愿者活動雖然只是做一些微小的貢獻,但我覺得也值得五十三參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