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憫
成語(Idiom):哀憫(āi mǐn)
發音(Pronunciation):āi m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他人的不幸遭遇或困境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憐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哀憫是指對他人的痛苦或不幸感到悲痛和同情。它強調了人們對他人困境的關切和同情心。哀憫的情感表達了人類的善良和關愛,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哀憫常常用來描述對他人的不幸遭遇或困境感到同情和憐憫的心情。它可以用來表達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災難的悲痛和同情、對貧困和困境的關注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子罕第十九》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貢又問:“孔文子何以謂之‘仁’也?”子曰:“惟求是子,邦之母,難得之,唯孔文子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貢曰:“請問其方。”子曰:“‘哀憫’之心,救急扶危,仁之方也。””這段對話中孔子提到了“哀憫”之心是仁的方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哀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充滿了哀憫之情。
2. 在災難面前,人們紛紛表達出對災民的哀憫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愛民”諧音來記憶這個成語。哀憫之心是一種對他人的愛和關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小說或者觀看相關的電影、紀錄片來進一步了解哀憫的含義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感到很哀憫那些沒有家的小動物。
2. 初中生:看到災區的孩子們,我深深地感到哀憫。
3. 高中生:在社會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懷有哀憫之心,關注弱勢群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