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器
基本解釋
(1).五等爵朝聘的禮器。《書·舜典》:“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五器,蓋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禮器也。”
(2).五木。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三:“到府三日,詢鞫獄情,滌其冤濫,輕重之繫,僅三百餘人。其中一輩,五器所拘,偷視廳事。”參見“ 五木 ”。
成語(Idiom):五器(wǔ qì)
發音(Pronunciation):wǔ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五種工具或器物,指人才或技能的全面、完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器源自《孟子·告子上》:“君子有五器,小人有五器。君子有勇而無義,有義而無仁,有仁而無禮,有禮而無智,有智而無信。”這里的五器指勇、義、仁、禮、智。五器并非指具體的器物,而是指品德和才能的五個方面。一個完美的人應該具備這五種品德和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才能全面,品德高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五器”源自《孟子》。孟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和修養。他認為一個人應該具備勇氣、正義、仁愛、禮儀和智慧這五種品德和才能,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器是一個名詞短語,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具備了勇、義、仁、禮、智這五器,是一個真正的君子。
2. 這位學生不僅學術成績優秀,而且品德高尚,可謂五器俱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器的五個字分別與勇、義、仁、禮、智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記憶鏈條。例如,勇可以與勇敢聯系,義可以與正義聯系,以此類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孟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僅勇敢,還懂得尊敬老師,真是五器俱全的好同學。
2. 初中生:作為班長,他不僅在學習上表現出色,而且在班級管理上也很有禮貌,真是五器俱全的好學生。
3. 高中生:他不僅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成績,還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是一個五器俱全的學生。
4. 大學生:他不僅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具備很強的領導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是一個五器俱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