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羸
基本解釋
指馬的三種劣相。《太平御覽》卷八九六引《伯樂相馬經》:“凡相馬之法,先觀三羸五駑,乃相其餘。大頭小頸,一羸也;弱脊大腹,二羸也;小脛大蹄,三羸也。”
成語(Idiom):三羸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l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體態消瘦、衰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羸由“三”和“羸”兩個字組成。“三”表示數量,這里表示多次,多次消瘦衰弱。“羸”表示人體瘦弱、衰落。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多次消瘦衰弱、身體虛弱不堪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體瘦弱、衰弱、憔悴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長期勞累過度、營養不良、生病或悲傷過度等情況下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劉熙傳》中有這樣一句話:“三羸不耐勞。”意思是連續多次瘦弱,無法承受勞累。后來,人們將“三羸”作為一個成語來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三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工作太辛苦了,看起來三羸的樣子。
2. 他病了一段時間,現在變得如此三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將“三羸”拆分成“三”和“羸”,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身體虛弱而連續多次瘦弱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羸弱”,也可以學習與健康相關的成語,如“健步如飛”、“身強力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生病了,變得三羸了。
初中生:她最近減肥太過了,看起來有點三羸。
高中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艱難困苦,他變得十分三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