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毫
基本解釋
形容極細微或極少量。 漢 傅毅 《七激》:“涔養之魚,膾其鯉魴,分毫之割,纖如髮芒。”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盈乎萬鈞,必起於錙銖,竦秀凌霄,必始於分毫。”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覬覦分毫,錙銖必較,素所鄙夷,而弗屑者也。”
英文翻譯
1.fraction; iota
成語(Idiom):分毫(fēn háo)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小、微不足道的數量或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毫一詞源于《論語·子罕篇》中的一句話:“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其中的“惑”字有兩個讀音,一個是“huò”,表示疑惑、困惑;另一個是“huò”,表示一點一滴、微不足道。后來,人們將“分”和“毫”兩個字取出,用來形容非常小、微不足道的數量或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事物的數量或程度非常微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子罕篇》是孔子的弟子及學生記錄下來的他的言行。其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是孔子對知識、仁愛和勇氣的描述。后來,人們將其中的“惑”字解讀為一點一滴、微不足道的意思,并形成了成語“分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考試中一絲不茍,連一個分毫的錯誤都沒有。
2. 這個問題對于他來說太容易了,他連分毫都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毫”與“分母”進行聯想,分母是分數的下部分,表示數量的微小,與“分毫”的含義相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分毫”相關的成語,如“分文不取”、“毫不猶豫”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中連分毫的錯誤都沒有。
2. 初中生:他的成績提高了,但是還差一分毫才能達到滿分。
3. 高中生:這個問題對于他來說太簡單了,他連分毫都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來。
4. 大學生:在科研領域,一個分毫的進步都是寶貴的。
5. 成年人:我要求自己工作一絲不茍,不留下任何分毫的瑕疵。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分毫”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