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祏
成語(Idiom):典祏(diǎn jì)
發音(Pronunciation):diǎn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作風正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典祏一詞源自《詩經·小雅·六月》中的一句詩:“典祏維周,永言配命。”意為“典型的祭祀,永遠言說配合命令”。典祏在這里指的是祭祀儀式中的一種規范,代表了一種高尚的品德和行為規范。在現代漢語中,典祏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作風正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典祏多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作風正派。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遵守法律法規,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有著良好的道德修養,言行舉止得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典祏一詞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儀式。在古代,祭祀儀式是一種非常莊重的活動,要求參與者嚴格遵守規范和禮儀。只有那些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人才能夠擔任典祏這個重要的角色。因此,典祏一詞逐漸演變成了形容一個人品德高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典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屬于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學校的典祏學生,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
2. 這個社區的居民都很典祏,遵紀守法,互相幫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典祏”與“典型”的發音相連,典祏是典型的祭祀儀式,代表了高尚的品德和行為規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祭祀儀式的文獻,了解更多關于典祏的背景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典祏學生,每天都認真聽講,樂于助人。
2. 初中生:作為學校的典祏學生,他在同學中樹立了榜樣。
3. 高中生:他的品德高尚,被老師稱為學校的典祏學生。
4. 大學生:作為學生干部,他一直以典祏的形象示范著正確的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