拏捏
成語(Idiom):拏捏(ná niē)
發音(Pronunciation):ná n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掌握、把握、控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拏捏是一個動詞,意為掌握、把握、控制。形容能夠準確把握事物的度、分寸和關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拏捏常用于形容人在處理事情時能夠恰到好處地把握分寸,掌握好度。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能力、技巧或手段的熟練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拏捏一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中,原文是“拏捏得準”,意為掌握得準確。后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拏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拏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構成了一個動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時總是能夠拏捏得恰到好處。
2. 這位廚師的烹飪技巧非常高超,每次都能夠拏捏出最佳的口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拏捏的發音與“拿”和“捏”這兩個漢字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手抓住一個物體,然后用手指捏住它,表示掌握、把握、控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拏捏相關的成語,如“掌握大權”、“分寸之道”等,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拏捏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作業時要拏捏好時間,不要玩太久。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要拏捏好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不要過于親密也不要疏遠。
3. 高中生:考試前要拏捏好復習的重點,不要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知識點上。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中,要拏捏好自己的言行,不要冒犯他人或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