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乎乎
成語(Idiom):愣乎乎
發音(Pronunciation):lèng hū 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呆呆地、發愣地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愣乎乎是指人在某種情況下呆呆地、發愣地樣子。形容人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做出反應或思考,顯得遲鈍或迷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愣乎乎常常用于形容人在遇到突發情況或者意外事件時,由于驚訝、困惑或者沒有準備而顯得無法做出反應的樣子。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思考問題時因為困惑或者思路不清而呆住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愣乎乎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恒言》中的一則短篇故事《愣乎乎》中。故事講述了一個愣頭愣腦的農夫在遇到一只手持杖的狐貍時,因為驚訝而呆住了,最后被狐貍逃走。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人在突發情況下呆住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愣乎乎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相同的副詞“愣乎”組成,再加上一個“乎”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愣乎乎地站在原地,一言不發。
2. 小明考試的時候,因為緊張而愣乎乎地忘了答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愣乎乎記憶為“愣住了呼呼”,形象地表示人在突發情況下呆住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愣乎乎相近的成語,如愣頭愣腦、目瞪口呆等,來拓展對形容人呆呆地樣子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看到老師突然進來時愣乎乎地站在原地。
2. 初中生:考試的時候,小紅因為緊張而愣乎乎地忘了怎么做題。
3. 高中生:聽到好友突然說出的消息,小王愣乎乎地站在那里,完全不知道該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