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惡道
基本解釋
佛教謂六道輪迴中作惡業者受生的三個去處。即:造上品十惡業者墮入的地獄道;造中品十惡業者墮入的餓鬼道;造下品十惡業者墮入的畜生道?!斗ㄈA經·方便品》:“以諸欲因緣,墮三惡道?!?唐 吉藏 《百論疏》卷上之下:“為三怖説法:為貧窮怖説施,為三惡道怖説戒,為生死怖説智慧?!?清 龔自珍 《正譯·正大本彌陀經》:“第三十四愿,衍文也。我剎中人欲生他方,前文明其本愿矣,乃慮墮三惡道,此義不必宣矣?!?/p>
成語(Idiom):三惡道(sān è dào)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è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三惡道是指貪、嗔、癡三種惡行。貪指貪婪、貪圖享受;嗔指憤怒、惱怒;癡指迷戀、執迷不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惡道是佛教中對人們三種根本惡行的概括。這三種惡行是人類在修行道路上的障礙,也是造成痛苦和不幸的原因。貪指人們對物質財富、權力地位的貪欲;嗔指人們對不如意、不滿足的憤怒和怨恨;癡指人們對世俗欲望的執著和迷戀。三惡道是人們修行的障礙,只有通過克制和超越這三種惡行,才能達到心靈的解脫和平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惡道常用于佛教教育、修行講述以及心靈成長的討論中。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陷入貪婪、憤怒和迷戀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惡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佛經《大般涅槃經》中,是佛陀講述修行道路上的障礙時提到的。這個成語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用來提醒人們要遠離貪欲、憤怒和執著,以達到心靈的解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惡道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三”、“惡”和“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陷入了三惡道,貪圖享受、怨恨他人,迷戀權力。
2. 心中有貪、嗔、癡,就無法達到真正的內心寧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三惡道這個成語??梢詫ⅰ叭甭撓霝槿齻€惡行,即貪、嗔、癡。通過想象一個貪婪、憤怒和迷戀的人,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佛教教義和修行道路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佛教的經典和哲學。了解更多關于三惡道的故事和佛教教義,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貪玩不做功課,真是陷入了三惡道。
2. 初中生:她對名牌包包貪得無厭,完全陷入了三惡道。
3. 高中生:他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憤怒,陷入了三惡道。
4. 大學生:她迷戀游戲,整天沉迷其中,完全陷入了三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