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參
基本解釋
(1).一月朝參九次。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文官隔假三日以上,并以橫行參假,其武班每月先配九參六參。”
(2).指九參官。 唐 李庾 《西都賦》:“佩印分魚,九參六佐,肅威儀於行蓋,指戒途於前馬。”
成語(Idiom):九參(jiǔ cān)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c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養深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參是一個由“九”和“參”組成的成語,其中“九”代表了九種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廉,而“參”則表示參照、參考。九參形容一個人具備了這九種美德,品德高尚,道德修養深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參常用于表揚一個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養深厚。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具備了仁愛、正直、謙虛、聰明等美德,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參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其中記錄了齊國的大夫顏淵的事跡。顏淵是孔子的學生,他一直以來都以品德高尚而著稱。有一次,顏淵的學生問他如何才能做到品德高尚,顏淵回答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就是九參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參的結構是“九”和“參”兩個字組成。其中“九”代表九種美德,而“參”表示參照、參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以九參而著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 她的品德高尚,道德修養深厚,真是九參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九參的九種美德記憶起來,可以使用“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廉”這九個詞語的首字母組成一個詞組,例如“人有智信忠孝悌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九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道德倫理有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關于孔子和他的學說,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四德”、“五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是一個九參的人,總是樂于助人。
2. 初中生(13-15歲):我的老師是一個九參之人,他教我們不僅關注學習成績,還注重培養我們的品德。
3. 高中生(16-18歲):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九參之人,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和修養。
4. 大學生及以上:九參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它代表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