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線
基本解釋
亦作“ 八線 ”。我國古代數學名詞。即三角函數之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六線及正矢、余矢二線。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卷一:“闡五音六律之微,稽八線九章之術。”
見“ 八綫 ”。
成語(Idiom):八線(bā xiàn)
發(fā)音(Pronunciation):bā x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不發(fā)達的地區(q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線是一個表示地域落后的成語,常用來形容經濟欠發(fā)達、文化水平低、科技落后的地方。八線一詞源于地理概念,中國行政區(qū)劃一共分為一線到六線城市,其中六線城市是最不發(fā)達的地區(qū),而八線則是對六線城市的進一步衍生和夸張,用來形容極度落后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不發(fā)達的地區(qū),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行業(yè)或領域在某個方面相對滯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線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的行政區(qū)劃體系。中國的城市分為一線到六線城市,其中六線城市是指相對不發(fā)達的地區(qū)。而八線則是對六線城市的進一步衍生和夸張,用來形容極度落后的地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線是一個以數字八為基礎的成語,表示地域落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鎮(zhèn)人口稀少,經濟發(fā)展十分八線。
2. 這個地方的文化水平實在是太八線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八線的發(fā)音“bā xiàn”與八線城市的發(fā)音進行聯想,幫助記憶八線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的行政區(qū)劃體系,了解各個城市的經濟、文化、科技等發(fā)展情況,以及了解中國的內地和沿海地區(qū)的差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我們去過一個八線的小村莊,那里沒有大樓和高樓。
2. 小學生(7-12歲):我爸爸告訴我,他小時候住在一個八線的縣城,那里沒有電視和手機。
3. 初中生(13-15歲):我聽說過一個八線的小城市,那里的人民生活條件很差,交通不便利。
4. 高中生(16-18歲):我想去一個八線的地方旅游,感受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
5. 大學生(19-22歲):我正在研究一個八線城市的發(fā)展問題,希望能為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