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例
基本解釋
舊時西南山區民間約定的懲處條例。 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蠻俗·款塞》:“ 乾道 丁亥, 靜江 猺 犯邊, 范石湖 檄余白事帥府,與聞團結邊民之事。 猺 人計窮,出而歸命,乃詣帥府納款,其詞曰:‘某等既充山職,今當鈐束男姪……上山同路,下水同船,男兒帶刀同一邊,一點一齊,同殺盜賊,不用此款者,并依山例?!嚼撸瑲⒅病!?明 陸深 《燕閑錄》:“頃見 盤瓠蠻 《誓狀》云:‘某等既充山職,今當鈐束男姪……一點一齊,同殺盜賊。不用此款者,并依山例?!嚼?,蠻言誅殺也。” 明 曹學銓 《桂林風謠》:“法依山例峻,歌疊浪花新。”
成語(Idiom):山例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某個特定的個例作為普遍規律,從而誤以為所有情況都如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例是由“山”和“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山指山峰,例指事例。山例的意思是以某個特定的事例或情況作為普遍規律,而忽略了其他不同的情況。這種錯誤的推理常常導致片面和偏頗的結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山例常用于批評和諷刺那些以個別事例作為普遍規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人以自己的經驗或個別例子來對待全局問題,這時可以使用山例來提醒他們不要忽略其他可能性和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山例的故事并不明確。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古代的哲學思想有關,強調觀察問題時應全面考慮各種因素,而不是僅僅以個別事例作為判斷依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山例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聽說過一個人失敗,就認為所有人都會失敗,這是典型的山例思維。
2. 不要因為一個人的錯誤而否定整個團隊,這種山例的推理是不科學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山例想象成一個人站在山頂,只看到眼前的風景,而忽略了山下和周圍的景色。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山例的含義,即以個別事例作為普遍規律的錯誤思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以偏概全”、“一葉障目”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山例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只因為一個同學考試沒考好就認為全班的人都不聰明,這是山例思維。
2. 初中生:老師只因為一個同學遲到就說我們全班都不守時,這是山例推理。
3. 高中生:政府只因為一個地區發生了事故就認為整個行業都不安全,這是山例思維。
4. 大學生:他只因為聽說過一個人找不到工作就覺得整個社會都沒有出路,這是山例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