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hù bō tòng chuāng ㄏㄨˋ ㄅㄛ ㄊㄨㄙˋ ㄔㄨㄤ互剝痛瘡(互剝痛瘡)
喻互揭陰私。《醒世緣》彈詞第十回:“ 潘大娘 説 林老太婆 的媳婦結識戲子, 林老太婆 説 潘大娘 偷和尚,彼此互剝痛瘡。”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互剝痛瘡
成語(Idiom):互剝痛瘡
發音(Pronunciation):hù bāo tòng c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相互揭露對方的痛處或弱點,使對方感到痛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互剝痛瘡是一個負面的成語,形容人們互相攻擊、揭露對方的痛處或弱點,以達到傷害對方、使對方感到痛苦的目的。該成語也暗示了人們在爭斗中失去了道義和善意,只關注對方的缺點和錯誤,而忽略了互相尊重和合作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互剝痛瘡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或團體之間的爭斗、爭執或互相攻擊的情況。它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商業、社交等各個領域中的對抗和競爭,以及人際關系中的沖突和矛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互剝痛瘡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故事中,戰國時期的燕國平津侯主父列與梁國的韓無忌爭奪地盤,雙方互相攻擊,揭露對方的弱點和缺點,以削弱對方的力量。最終,雙方都受到了重大損失,而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互剝痛瘡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互”、“剝”和“痛瘡”。其中,“互”表示相互的意思,“剝”表示揭露、剝去的意思,“痛瘡”表示痛處、傷口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爭執已經升級為互剝痛瘡的局面。
2.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公司之間常常互剝痛瘡,爭奪市場份額。
3. 當兩個人互相攻擊對方的弱點時,很容易陷入互剝痛瘡的惡性循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互剝痛瘡”這個成語與兩種動作相聯系,即“剝皮”和“痛疼”。想象兩個人互相剝去對方的皮膚,使對方感到痛疼,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或觀看相關的電影、電視劇,了解更多關于互剝痛瘡的情境和應用。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相互攻擊”、“互相傷害”等,以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互相幫助,而不是互剝痛瘡。
2. 初中生:互剝痛瘡只會讓雙方都受傷,沒有任何好處。
3. 高中生:政治斗爭中,各個政黨常常互剝痛瘡,爭奪選民的支持。
4. 大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求職者之間往往互相攻擊,互剝痛瘡。
5. 成年人:在家庭中,夫妻之間不應該互剝痛瘡,而是要相互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