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媟
基本解釋
丑惡污穢。 唐 陸贄 《論裴延齡奸蠹書》:“將帥每使申論, 延齡 率加毀訾,或指誣隱盜,或謗訐陰私,或數其出處賤微,或億其心志邪悖:詞皆丑媟,事悉加誣。”
成語(Idiom):丑媟
發音(Pronunciation):chǒu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外表丑陋,不美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丑媟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丑指的是丑陋不美觀,媟指的是美麗。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外表丑陋不美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丑媟一般用于形容人的外貌,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長相不好看,或者形容某個事物外觀不美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昭公在姑丈家做客時,見到姑丈的妻子很丑陋,就形容她丑陋不堪。這個故事后來演變成成語“丑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長得丑媟,但是內心美麗。
2. 這個房子雖然有些丑媟,但是住起來很舒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丑媟與“丑猴”聯想起來,猴子的長相有時被認為是丑陋的,所以丑媟可以形容人的外貌丑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外貌的成語,如“丑態百出”、“丑陋不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媽媽說,演員雖然有些丑媟,但是他們的表演很好看。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穿衣風格有些丑媟,但是她的個性很獨特。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長相有些丑媟,但是他的才華讓人刮目相看。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建筑外觀丑媟,但是內部設計非常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