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律
基本解釋
謂法律。《漢書·朱博傳》:“如太守 漢 吏,奉三尺律令以從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 清 錢謙益 《浙江嘉興府推官姚鈿授文林郎制》:“夫三尺律,人主所與治天下也。”亦作“ 三尺令 ”。 唐 李頎 《送馬錄事赴永嘉》詩:“手持三尺令,決遣如流泉。”參見“ 三尺 ”。
成語(Idiom):三尺律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chǐ lǜ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三尺律是指對待別人要有一定的規矩和禮節,不可隨意妄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尺律源于古代禮儀制度,是指在與他人交往時,應該遵守一定的規矩和禮節。三尺律中的“三尺”指的是距離,意味著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可過于親近或冷漠。律則是指規矩和規范,表示對待他人要有一定的規矩,不可隨意妄為。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在社交中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和遵守規矩,以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尺律常用于提醒人們在與他人交往時要懂得禮儀和規矩。可以用于教育孩子們如何與他人相處,也可以用于提醒成年人在社交場合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離婁下》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孟子曾經與離婁相約在一起討論問題。當離婁遲到時,孟子卻毫不生氣地說:“遲到只是小事,不必太過在意。”這句話意味著孟子對離婁保持了適當的距離,不過于苛求。后來,人們將這種行為和思想總結為“三尺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尺律的結構是“三尺+律”,其中“三尺”是形容詞性短語,用來修飾“律”,表示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與長輩交談時,要遵守三尺律,不可過于親近。
2. 在公共場合,我們應該遵守三尺律,不可隨意干涉他人的私人空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尺律”與保持適當距離和遵守規矩的意義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自己與他人之間有一條三尺長的繩子,表示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同時要遵守規矩,不可隨意妄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和禮儀規范來進一步了解如何與他人相處。例如,“謙虛禮讓”、“言行舉止”等成語和禮儀規范都與人際交往密切相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學校里要遵守三尺律,不可隨意打鬧或傷害同學。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在社交場合中遵守三尺律,不可過于親密或冷漠對待他人。
3. 高中生:在與老師交流時,我們要遵守三尺律,保持適當的距離和尊重。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