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柢
基本解釋
(1).本源,根源。 章炳麟 《新方言·自序》:“及其作《恆言録》,沾沾獨取史傳為徵,亡由知聲音文字之本柢。”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誠以人事連綿,深有本柢,如流水之必自原泉,卉木之茁于根茇,倏忽隱見,理之必無。”
(2).基礎。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今之文字,形聲轉多,而察其締構,什九以形象為本柢。”
成語(Idiom):本柢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根本和基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本柢一詞來源于古代建筑工程術語,本指建筑物的基礎部分,也是建筑物的根基。引申為事物的根本和基礎,表示事物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事物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也可用于強調某個問題的核心和關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本柢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中,原文是:“五帝本紀:黃帝乃本紀之本柢。”這里的“本紀之本柢”指的是《史記》中的《五帝本紀》是整部史書的根本和基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理論是我們研究這個領域的本柢。
2. 學習語法是學習一門語言的本柢。
3. 誠實是一個人品質的本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本柢”與“根基”、“基礎”等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建筑物,它的根基就是本柢,沒有根基就無法建造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建筑相關的成語,如“基石”、“桀驁不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數學是學習的本柢。
2. 初中生:友誼是人際關系的本柢。
3. 高中生:科學理論是科學研究的本柢。
4. 大學生:創新是科技發展的本柢。
5. 成人:信任是婚姻關系的本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