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ㄍㄨㄙ ㄔㄥˊ ㄕㄣ ㄊㄨㄟˋ功成身退
語本《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一本作“ 功遂身退 ”。后以“功成身退”謂大功告成之后,自身隱退,不再作官。 宋 蘇軾 《賜韓絳上表乞致仕不允詔》:“功成身退,人臣之常。壽考康強,有不得謝。” 郁雯 《李清照》三:“ 趙挺之 也覺得 徽宗 脾氣古怪, 蔡京 這個左仆射更是難處,還是以‘功成身退’為佳。”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功成身退
成語(Idiom):功成身退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chéng shēn t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在完成了某項重要任務或事業后,自愿地退出,不再參與其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功成身退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功成表示完成了某項成就或任務,身退表示主動退出,不再參與。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在取得成功后,能夠自我克制,不貪圖權勢,保持謙虛和低調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成功人士在達到目標后,能夠自我放棄,不再追求權力和財富。也可以用于表達一個人在工作或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后,決定退休或離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事件。據說,唐代的大詩人杜甫曾經擔任過宰相的職位,但因為不滿于官場的腐敗和個人利益的爭奪,他最終選擇辭去了官職,回歸詩歌創作。他在《登高》一詩中寫道:“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里的“功成”和“身退”正是指杜甫在政治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選擇了退隱山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功”和“身”。其中,“功”表示成就或功績,“身”表示個人身份或地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經營了多年,終于功成身退,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2. 這位企業家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后,決定功成身退,將公司交給年輕一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攀登一座高山,在頂峰上放飛了彩色的氣球,表示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后,他主動選擇退下來,身體向后傾斜,表示他退隱了。這樣的形象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結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成功和退隱相關的成語,如“飲水思源”、“得意忘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后,功成身退,不再為了分數而努力。
2. 初中生:這位著名的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取得了金牌后,功成身退,不再參加比賽。
3. 高中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后,功成身退,不再追求更高的學術地位。
4. 大學生:他在創業過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后,功成身退,選擇了回歸學術研究。
5. 成年人:他在職業生涯中取得了一定成就后,功成身退,選擇了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