黷兵
成語(Idiom):黷兵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ú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聽指揮,獨自行動,不服從統一指揮的士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黷兵原指戰(zhàn)斗中不聽指揮,獨自行動的士兵,后來泛指不服從統一指揮,自行其是的人或事物。形容個人行為不合群,不服從組織安排,自作主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人行動不合群,不聽從指揮,不服從組織安排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自作主張、不顧大局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黷兵”來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五年》:“黷兵之事,予不知也。”這句話出自《左傳》中的一篇記載,描述了戰(zhàn)士不聽從指揮,獨自行動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黷兵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黷”和“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黷兵,總是不按照團隊的計劃行動。
2. 這個項目的失敗就是因為有太多黷兵,不聽從組織的統一安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黷兵”與不聽從指揮、自行其是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關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黷兵相關的成語,如“孤行己見”、“自作主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黷兵,不聽老師的話,總是自己做決定。
2. 初中生:班級合作活動,他總是黷兵,不愿意合作,只顧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3. 高中生:他在比賽中表現得像個黷兵,不聽教練的指揮,自作主張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