齷齱
成語(Idiom):齷齱(wò zā)
發音(Pronunciation):wò z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行粗俗、品行惡劣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齷齱形容一個人的言行粗俗、品行惡劣,沒有修養和道德觀念。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不端,沒有禮貌,不守規矩,不講道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言行不端的情況,也可以用于自嘲或調侃自己的粗俗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齷齱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小房》中,原意為粗鄙、卑劣。后來成為描述言行粗俗、品行惡劣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齷齱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非常齷齱,沒有一點修養。
2. 這個電視節目太齷齱了,完全沒有素質和教育意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齷齱”與“我雜”進行聯想,表示一個人的言行雜亂、粗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新聞報道、小說或觀察身邊的人來進一步了解齷齱的具體表現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真齷齱,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這個電視節目太齷齱了,我們家里都不允許看。
3. 高中生:他的言行舉止真是齷齱,完全沒有家教。
4. 大學生:他的品行真是齷齱,連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交往。
5. 成年人:我們應該避免齷齱的言行,保持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