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閣
成語(Idiom):紙閣(zhǐ gé)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薄弱、不牢固或不可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紙閣原指紙質的閣樓,因紙質薄弱不牢固,容易倒塌而得名。后來引申為形容事物脆弱、不可靠、不牢固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能力或事物的質量等方面不牢固、不可靠的情況。比喻某人或某事物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卻不可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紙閣”出自明代楊慎《楊文公集·卷第六·十九首》:“紙閣樓,山巖壑,繡幃窗,畫棟梁。世事如,浮云散,風飄蕩,水東流。”這首詩描繪了人世間的繁華景象,其中的“紙閣樓”就是指紙質的閣樓,薄弱不牢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承諾就像紙閣一樣,一點也不能相信。
2. 這座建筑物看起來很華麗,但其實是紙閣一座,稍微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倒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紙質的閣樓,紙質薄弱不牢固,容易倒塌,從而記住“紙閣”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脆弱、不可靠的成語,如“紙糊”、“紙醉金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承諾就像紙閣一樣,一點也不能相信。
初中生:這部手機的質量太差了,簡直是紙閣一樣,用不了幾天就壞了。
高中生:這個政策雖然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是紙閣,根本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