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斷
成語(Idiom):武斷
發音(Pronunciation):wǔ d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事果斷,不顧他人意見,不加思索,不講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武斷一詞源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原意是指軍事決策中的果斷和堅定。后來逐漸演變為指人在處理事情時,不依據事實,不聽取他人意見,憑個人主觀意識來做決定,不講理。這種行為常常容易引起爭議和沖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武斷一詞常用于批評某人在決策或處理事情時缺乏客觀分析和綜合考慮。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做法過于武斷,不顧他人意見,或者形容某人對問題的看法片面而主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武斷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當時昭公在戰爭中采取了果斷決策,最終獲得了勝利。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用來形容行事果斷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武斷是一個形容詞,由“武”和“斷”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做出了武斷的決定,沒有聽取任何人的建議。
2. 這個領導太武斷了,總是憑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做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武斷”與“武力斷然”聯想,表示通過武力來果斷解決問題,不顧他人意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成語如“武裝到牙齒”、“武裝分子”等,了解更多與武力、武裝相關的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業被老師批評了,他非常武斷地說自己的答案是對的。
2. 初中生:班長在組織活動時太武斷了,沒有聽取大家的建議。
3. 高中生:老師對學生的評分有時候太武斷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如果一個人武斷地決定一切,會導致團隊合作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