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責
基本解釋
◎ 撲責 pūzé
[beat] 責打
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聊齋志異·促織》
詳細解釋
杖擊責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梅 歸,女詰所往,遂跪而自投。女怒其淫奔,將施撲責。 梅 泣白無他,因以實告。”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況攜來半載,授衣分食,從未加以撲責,鄰里咸知。”
拷打責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汝愿受撲責,便可姑留。” 清 梅曾亮 《臣事論》:“彼士也,有考試塲屋之苦,有文字聲病之學,違其程度,則又有褫奪撲責之刑以隨其后。”
成語(Idiom):撲責
發音(Pronunciation):pū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毫不客氣地指責或批評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撲責是由動詞“撲”和名詞“責”組成的成語。撲指的是毫不客氣地批評或指責,責指的是責備或指責的對象。撲責意味著毫不客氣地指責或批評別人,通常表示批評的態度強烈,語氣直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撲責常常用于形容某人對他人的過錯或錯誤行為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指責。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工作環境、學校、家庭等。當某人犯了錯誤或做出了不當行為時,其他人可以使用撲責來表達對其行為的不滿和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撲責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它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和道德觀念中對于正確行為和道德規范的強調。在古代社會,人們非常重視道德和禮儀,對于不當行為和錯誤行為往往會進行批評和指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撲責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無禮行為讓大家都開始撲責他。
2. 老師嚴厲地撲責了那個學生的懶惰行為。
3. 領導對員工的錯誤決策進行了嚴肅的撲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撲責”聯想成一個人毫不客氣地用手掌拍打別人的臉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這個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撲責的意思,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撲責相關的成語,如“責無旁貸”、“責無旁騖”等,可以幫助加深對于撲責這一概念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撲責了我不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為。
2. 初中生:班主任撲責了我們在課堂上吵鬧的行為。
3. 高中生:父母撲責了我遲到的習慣,要我改正。
4. 大學生:導師撲責了我疏忽實驗中的細節,要求我重新做。
5. 成年人:領導撲責了我工作不負責任的態度,讓我深感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