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懼
基本解釋
指圣君治國應該戒懼的三件事?!俄n詩外傳》卷七:“ 孔子 曰:‘明王有三懼:一曰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二曰得志而恐驕,三曰聞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 唐太宗 《執契靜三邊》詩:“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p>
成語(Idiom):三懼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在特定的情況下感到非常害怕或擔心的心理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懼是由“三”和“懼”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之多,“懼”表示害怕、擔心的意思。三懼指的是人在某種情況下感到非常害怕或擔心,害怕得不知所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懼通常用來形容人在面對困難、危險或重大挑戰時產生的心理恐懼感。比如,面對重大考試、面試、公開演講等場合,人們可能會感到三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魏策一》記載了一個關于三懼的故事。故事中,魏國的大臣公孫衍因為害怕被人陷害,三次拒絕了國王的招聘。最終,他因為害怕而失去了寶貴的機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害怕會讓人失去機會,因此我們要勇敢面對困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懼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表示人的心理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敵人的進攻,士兵們感到三懼,但他們依然堅守陣地。
2. 她第一次在大舞臺上演出,感到三懼,但她還是勇敢地上臺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和“懼”兩個字聯想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面對三個恐怖的事情,感到非常害怕和擔心,就可以記住三懼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一驚三退”、“四面楚歌”等,擴大詞匯量并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站在講臺上演講時,感到三懼,但我還是鼓起勇氣完成了演講。
2. 初中生:考試前,同學們都感到三懼,因為這次考試非常重要。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學生們感到三懼,但他們仍然努力備戰。
4. 大學生:畢業前找工作,大家都感到三懼,因為競爭非常激烈。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三懼”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