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溜子
基本解釋
方言。口哨。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六:“他們中間的一個吹起口溜子,在公路上,一邊跑,一邊叫嚷。”原注:“口溜子,口哨。” 周立波 《懶蛋牌子》:“四月末尾的一天,三星沒有落,屯子里早吹起一陣口溜子。”
成語(Idiom):口溜子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liū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流利、嫻熟,有節奏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溜子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流利、嫻熟,有節奏感。說話口齒清晰,語言流暢,沒有結巴或停頓。口溜子還可以形容一些技巧嫻熟的動作或表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溜子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演講、辯論、表演或講故事時口齒清晰、語言流暢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某項技巧動作時嫻熟自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口溜子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典故。這個成語的形象描寫與流暢的口才和嫻熟的技巧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溜子是一個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成語,口表示嘴巴,溜表示流暢,子為名詞后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口溜子又長又流暢,讓人佩服。
2. 這位小朋友的舞蹈動作口溜子極好,看得人眼花繚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口溜子這個成語:
將“口溜子”分解成“口”、“溜”和“子”,想象一個人的嘴巴說話流暢地滑動,口齒清晰,像水滑過一樣,形成一個完整的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口溜子相關的成語,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等,擴大詞匯量,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小明說故事的口溜子很好聽。
2. 小學生(7-12歲):老師講課的口溜子讓我們都很喜歡聽。
3. 中學生(13-18歲):他的辯論口溜子非常流利,贏得了比賽。
4. 大學生(19-22歲):演講比賽中,她的口溜子讓觀眾都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