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食
基本解釋
食用不足。《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 數侵奪 漢 甬道, 漢 軍乏食,遂圍 漢王 。”《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自 薊 東南馳,至 饒陽 ,官屬皆乏食。” 宋 蘇軾 《送鄭戶曹》詩:“公業有田常乏食,廣文好客竟無氈。”
成語(Idiom):乏食 (fá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fá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缺少食物,饑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乏食是指缺少食物,處于饑餓的狀態。形容吃不飽飯或長時間沒有得到滿足的食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乏食可以用來形容饑餓的感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或群體因缺乏食物而導致的饑荒狀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乏食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四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晉國的大夫子祭仲因為對朝廷的不滿而出走,他在途中遇到了一個農夫,農夫問他是否餓了,祭仲回答說:“我已乏食。”這個故事后來被用來形容饑餓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乏食由兩個字組成,乏表示缺少,食表示食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在山上迷路了,已經乏食好幾天了。
2. 這個地區長期受到干旱影響,導致很多人乏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乏食與“餓肚子”聯想起來,兩個字的發音也比較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一些相關的成語,如“饑寒交迫”、“挨餓受凍”等,進一步豐富對饑餓和貧困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在學校忘記帶午飯,中午乏食了。
2. 初中生:那個地方的人因為干旱,經常乏食。
3. 高中生:在戰爭年代,很多人都乏食,生活非常艱苦。
4. 大學生:在考試前夜,我一直在復習,乏食了一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