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侶
成語(Idiom):崆峒侶
發音(Pronunciation):kōng tú lǚ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朋友或伴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崆峒,古代山名,位于今天的陜西省延安市。侶,指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伴侶。成語“崆峒侶”比喻志趣相投、相互欣賞、彼此支持的朋友或伴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朋友之間關系密切、互相理解、支持和鼓勵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夫妻、情侶之間關系融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漢書·賈誼傳》。賈誼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與同為文學家的劉向結為好友。兩人志趣相投,相互欣賞,互相支持和鼓勵。后來,劉向寫了一篇文章《崆峒賦》,贊美了賈誼的才華和品德。從此,人們用“崆峒侶”來形容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朋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是真正的崆峒侶,彼此之間無話不談。
2. 這對夫妻是崆峒侶,相互理解和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崆峒”山的景色以及兩個人一起欣賞山景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賈誼和劉向的故事,以及其他形容友誼或愛情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好朋友是崆峒侶,我們一起玩耍、學習。
2. 初中生:他們兩個是班級里的崆峒侶,經常一起參加各種活動。
3. 高中生:我和我的同桌是崆峒侶,每天一起討論學習問題。
4. 大學生:我們宿舍的幾個人是崆峒侶,一起度過了愉快的大學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