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糜
成語(Idiom):糠糜(kāng mí)
發音(Pronunciation):kāng m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糧食糠和米混雜在一起,形容貧困、困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糠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基本含義是指糧食糠和米混雜在一起。糠是糧食加工過程中剩下的外殼,是一種質量較差的部分;糜是指米飯。兩者混雜在一起,意味著貧困、困苦的境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糠糜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貧困、困苦的生活狀態。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的經濟困難,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的貧富差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糠糜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鄭玄傳》中。傳說鄭玄在注解《尚書》時,遇到了一個問題:“尚書”一詞的“尚”字是否應該解釋為“貴”,還是解釋為“受”。鄭玄認為應該解釋為“貴”,但他的學生卻認為應該解釋為“受”。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鄭玄在學生面前擺了一桌糠和米混雜的飯菜,讓學生吃。學生一看,覺得這是一頓非常貧困的飯菜,于是改變了自己的觀點。后來,人們就把這種貧困的飯菜比喻為糠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糠糜是一個形容詞,可以用來修飾人或事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糠糜,生活十分艱難。
2. 這個地區的經濟狀況糠糜,需要政府的支持。
3. 那位藝術家年輕時過著糠糜的生活,后來才取得了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糠糜這個成語。想象一下糠和米混雜在一起的畫面,以及與貧困、困苦相關的場景,可以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關于成語的知識,可以查閱相關的成語詞典或參考書籍。還可以通過閱讀古代文學作品,了解成語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方式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家鄉很糠糜,很多人都生活得很困苦。
2. 初中生:那個家庭的經濟狀況糠糜,他們需要社會的幫助。
3. 高中生:我希望通過努力學習,改變家庭的糠糜狀況,創造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