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錣
基本解釋
一端有鐵針的趕馬杖。《淮南子·修務訓》:“今有良馬,不待冊錣而行;駑馬雖兩錣之不能進。為此,不用冊錣而御,則愚矣。” 高誘 注:“為良馬能自走,不復用箠。”冊,一本作“ 策 ”。
成語(Idiom):冊錣
發音(Pronunciation):cè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書籍內容豐富多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冊,指書籍或文章;錣,指文辭的章節。合在一起形容文章或書籍內容豐富、內容繁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文章或書籍內容豐富多樣,形容作品的內容豐富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班彪傳》中有一句:“班固以文才冠世,著述盛行,故世號曰冊錣。”這句話形容了班彪的文才卓越,著述眾多,因此被后世引用為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內容冊錣,涵蓋了各個方面的知識。
2. 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論述詳盡,內容真是冊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冊錣”拆分為“冊”和“錣”,并與書籍或文章聯系起來,形象地聯想到內容豐富多樣的書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書籍或文章相關的成語,如“紙上談兵”、“字字珠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寫了一篇作文,內容很多,像冊錣一樣。
2. 初中生:這本歷史書記載了很多歷史事件,內容真是冊錣。
3. 高中生:這本小說的情節豐富多樣,人物形象描寫細膩,內容真是冊錣。
4. 大學生:這位教授的講座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真是冊錣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