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隍
成語(Idiom):遺隍(yí huāng)
發音(Pronunciation):yí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留下孤兒寡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遺隍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遺”意為留下,而“隍”意為孤兒寡母。遺隍一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家庭中只剩下孤兒和寡母的情況。它常常用來形容家庭的悲慘境況,強調了孤兒和寡母的無依無靠的處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遺隍一詞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但在文學作品和口頭表達中經常被使用。它可以用來形容家庭中缺少男性維持家庭的情況,也可以用來表達對孤兒和寡母的同情和關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遺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寡婦生了一個兒子后不久,丈夫去世了。她一直獨自撫養兒子長大,但不幸的是,兒子在成年后也突然去世了。這個故事反映了寡婦和孤兒的無助和艱難處境,因此這個成語也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遺隍由兩個字組成,每個字的意思都很明確,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孩子很可憐,他是一個遺隍,沒有父母照顧。
2. 她是一個遺隍兒童,需要社會的關懷和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孤兒和寡婦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遺隍的家庭。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孤兒和寡婦的故事,以及相關的文學作品和電影。可以閱讀更多關于馮夢龍的作品,了解他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揭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幼兒園學生:小明沒有爸爸媽媽,他是一個遺隍。
- 小學生: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遺隍的故事,很難過。
- 中學生:這個小說講述了一個遺隍家庭的生活,很感人。
- 高中生:我們應該關注社會上的遺隍問題,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