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家賊
基本解釋
打家劫舍的盜賊。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二折:“這是打家賊責下口詞。”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駭變》:“你道他為什么向金蓋銀墻做打家賊。”
成語(Idiom):打家賊
發音(Pronunciation):dǎ jiā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竊、盜竊自家財物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家賊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用來形容那些偷盜自己家庭財物的人。這個成語中的“打”指的是行動,而“家賊”則是指竊賊或盜賊。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背叛、出賣自己的家人或親人,從而獲取不義之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背叛、出賣自己家人或親人的人,或者指那些偷竊自己家庭財物的人。它可以用在各種口語和書面語境中,例如日常對話、文章、新聞報道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個人偷竊了自己的家人的財物,被人發現后,他竟然辯稱自己只是“打家賊”,而不是真正的賊。這個故事通過一個夸張的情節來表達了背叛家人的惡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打”、“家”和“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竟然偷自己家人的錢,真是個打家賊的人。
2. 這個小偷縱火燒毀了自己家里的房子,真是個打家賊的家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打家賊”與背叛、偷竊的行為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關聯。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自己家里行竊,然后被抓住時辯稱自己只是“打家賊”,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使用方法。同時,你也可以積極運用成語來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自己爸爸的錢包,真是個打家賊的壞孩子。
2. 初中生:這個人出賣了自己的家人,真是個打家賊的無良人。
3. 高中生:他竟然竊取了自己家族的財富,真是個打家賊的背叛者。
4. 大學生:他以為偷盜自己家人的財物不會被發現,真是個打家賊的愚蠢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