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伐
基本解釋
語出《書·牧誓》:“夫子勗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 孔 傳:“伐謂擊刺,少則四五,多則六七,以為例。”后以“七伐”指四處征伐。《南齊書·陳顯達傳》:“神武橫於七伐,雄略震於九綱。” 明 章美 《出塞曲》:“鼉開七伐鼓,龍繪八方旗。”
成語(Idiom):七伐
發音(Pronunciation):qī f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七國聯合攻伐一個國家或勢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伐源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鞏固統一江山,他派遣七個國家的使者去攻擊犬戎,以顯示秦國的強大和統一的威勢。七伐成語由此而來,形容多個國家或勢力聯合起來攻擊一個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多個團體或組織聯合起來共同對抗一個強大的對手。也可以用來形容多個人或勢力聯合起來合作完成一項任務或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七伐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戰國時期的歷史,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的一次聯合軍事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七伐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七”表示數量,作為動詞的賓語,“伐”表示動作,作為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各國聯合起來,七伐敵人的勢力。
2. 為了達到統一的目標,我們必須七伐困難和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七伐的“七”字聯想為七個國家的數量,用來攻擊一個目標。可以通過與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八面來風”、“五馬分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七伐數學難題,一起解決。
2. 初中生:各個國家聯合起來,七伐恐怖主義。
3. 高中生:這次比賽我們要七伐其他學校,爭取奪冠。
4. 大學生:各個部門要七伐困難,共同推動項目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