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質
基本解釋
神圣的秉性。多用于圣人和帝王。 三國 魏 曹丕 《答許芝上代漢圖讖令》:“若夫 唐堯 、 舜 、 禹 之蹟,皆以圣質茂德處之,故能上和靈祇,下寧萬姓,流稱今日。” 唐 李翱 《論事疏表》:“臣竊惜陛下圣質,當可興之時,而尚謙讓未為也。”
成語(Idiom):圣質
發音(Pronunciation):shèng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品德高尚,道德行為完美無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質一詞是由“圣”和“質”兩個字組成。圣指的是高尚、崇高的品德,質指的是行為或品質。因此,圣質表示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完美無缺,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圣質一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品德非常高尚,行為非常完美無缺的情況。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行為準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圣質一詞最早出自《莊子·內篇·天地》:“圣人者,質之至也。”這句話意思是說,圣人是品質最高尚的人。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表示一個人的行為和品德都非常高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圣質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圣”和名詞“質”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行為完美無缺,真是一個圣質之人。
2. 她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圣質的形象,深受大家的敬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圣質”這個詞與圣人的形象聯系起來,圣人代表著高尚的品德和完美的行為,幫助記憶該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圣人”、“品德高尚”、“道德修養”等,以加深對圣質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一個圣質的人,她總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圣質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他的行為舉止始終保持著圣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4. 大學生: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我們應該追求圣質,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