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奩
基本解釋
比喻狀如鏡匣的石潭。 唐 劉禹錫 《海陽十詠·云英潭》:“芳幄覆云屏,石奩開碧鏡。”
成語(Idiom):石奩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l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心地堅硬,不易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奩是由“石”和“奩”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石指的是堅固的石頭,奩指的是用來盛放物品的箱子。石奩形容人的心地堅硬,不易受到外界影響而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固執己見、不聽勸告、不易接受新觀念或改變舊習慣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奩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白的人,他有一塊心地非常堅硬的石頭。有一天,他聽到了一個智者的勸告,勸他要改變自己的心態,但是李白卻不聽勸告,堅持自己的觀點。于是,人們就用“石奩”來形容那些固執己見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地像石奩一樣,一點也不易動搖。
2. 這個人太石奩了,根本不肯聽別人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石奩”想象成一個堅硬的石頭箱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固執己見、心地堅硬的成語,如“鐵石心腸”、“頑石黠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心地像石奩一樣,從來不肯讓步。
2. 初中生:她的觀點非常石奩,不肯接受別人的建議。
3. 高中生:他的態度非常石奩,無論別人怎么勸說都不會改變。
4. 大學生:有些人的心思就像石奩一樣,不容易被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