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認
成語(Idiom):供認不諱(gōng rèn bù huì)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rèn bù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毫不隱瞞地承認錯誤或罪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供認不諱是指在面對錯誤或罪行時,毫不隱瞞地承認并坦白。這個成語強調了坦誠和誠實的品質,表示對自己的過錯負責并愿意接受懲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供認不諱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錯誤或罪行時,勇于承認并愿意接受責罰的態度。它可以用于描述法庭審判中被告人的態度,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生活中的道德選擇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供認不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四年》中。據說,在古代,有一個叫做戴公的人,他因為犯罪被判處死刑。在即將被處決的時候,戴公毫不隱瞞地承認了自己的罪行,沒有任何掩飾和辯解。這種勇于面對錯誤的態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就形成了成語“供認不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供認不諱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供認”和“不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法庭上,他供認不諱,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2. 面對錯誤,我們應該學會供認不諱,勇于承擔責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法庭上,毫不隱瞞地供認自己的錯誤,勇于承擔責任的場景。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供認不諱相關的成語,如“心口如一”、“表里如一”,這些成語都強調了坦誠和誠實的品質。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做錯了作業,我會供認不諱并向老師道歉。
2. 初中生:面對考試作弊的行為,我們應該供認不諱并接受懲罰。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過程中,我們應該供認不諱地展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4. 大學生:在工作中,我們應該供認不諱并及時糾正錯誤,以保持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