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寨
基本解釋
◎ 邊寨 biānzhài
[frontier stockaded village] 邊疆一帶的寨子
詳細解釋
亦作“ 邊砦 ”。邊境地區的寨子。 宋 蘇軾 《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之一:“向使州縣逐處皆有弓箭社人戶,致命盡力,則北賊豈敢輕犯邊寨,如入無人之境?”《宋史·兵志四》引作“邊砦”。《宋史·兵志五》:“州縣籍稅戶充,或自溪洞歸投,分隸邊砦,習山川道路,遇蠻入寇,遣使襲討。” 明 無名氏 《精忠記·猾虜》:“號令嚴明不可違,修緝邊寨震天威。”《清平山堂話本·老馮唐直諫漢文帝》:“尚掃蕩邊寨,不及半月, 匈奴 投降,回見 馮唐 。” 艾蕪 有小說《南行記續篇·邊寨人家的歷史》。
成語(Idiom):邊寨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zh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邊遠地區的軍事要塞或邊境上的防御堡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邊寨是指位于邊境地區的軍事要塞或防御堡壘,通常由軍隊駐守。邊寨的存在是為了保衛國家邊疆安全,防范外敵入侵。這個成語形容的是邊疆地區的軍事防御體系,也隱喻著在面對困難和威脅時,需要堅守和防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邊寨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堅守陣地不退讓的人或團隊。也可以用來形容堅守自己的立場或原則,不受外界干擾。此外,邊寨也可以用來形容在邊疆地區堅守防線的軍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邊寨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的《巧使心機》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年輕的士兵在邊寨守衛期間,遇到了一位美麗的女子試圖引誘他,但他堅守軍紀,拒絕了她的引誘。這個故事通過描寫士兵在邊疆地區的堅守和抵制外界誘惑的精神,形成了“邊寨”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邊”和“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困境中,他像一個邊寨般堅守自己的立場。
2. 這個團隊面臨著很多挑戰,但他們像邊寨一樣堅定地戰勝了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邊寨”這個成語與堅守、防御的意義聯系起來。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邊寨上,堅守陣地,不退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邊寨,如長城上的邊寨、明代的邊防寨等。也可以學習與邊寨相關的歷史事件,了解邊疆地區的重要性和邊防的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我要像邊寨一樣堅守自己的夢想!
中學生(13-18歲):面對困難,我們要像邊寨一樣堅定不移地戰勝它們。
大學生及成年人:在職場上,我們需要像邊寨一樣保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