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拔轄投井 (bá xiá tóu jǐng)
發音(Pronunciation):bá xiá tóu j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相殘殺,同類相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拔,拉起;轄,領導;投,投入;井,水井。比喻同類相互殘殺,自相殘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同類之間相互斗爭、爭斗不休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拔轄投井的成語來源于《戰國策·齊策四》。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兩位官員,一個叫拔戟,一個叫投井,他們兩人相互競爭,爭奪權力,最終導致了齊國內部的混亂和動蕩。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容同類之間自相殘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拔轄投井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同類之間相互斗爭的情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小組之間一直在拔轄投井,爭奪項目的領導權。
2. 這場選舉導致了黨內的內斗,黨員們自相殘殺,真是一場拔轄投井的大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在井邊拔戟爭斗的場景,形象地展示了拔轄投井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競爭、爭斗相關的成語,如水火不容、魚死網破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兩只狗為了爭奪食物,拔轄投井,互相咬了起來。
2. 初中生:班里的兩個同學為了爭奪班長職位,拔轄投井,導致了班級的不和諧。
3. 高中生:這兩個社團為了爭奪學校最佳社團的稱號,拔轄投井,導致了學校內部的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