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
基本解釋
有紋理的犀角。《國語·吳語》:“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韋昭 注:“文犀,犀之有文理者。”《后漢書·馬援傳》:“及卒后,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之一:“文犀亦有通靈角,天上龍彲盡可攖。”
成語(Idiom):文犀(wén xī)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書籍、文章等具有珍貴的價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犀是由“文”和“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文”指的是文化、書籍、文章等,而“犀”指的是犀牛的角。犀牛角在古代被認為是珍貴的材料,因此,文犀這個成語比喻具有珍貴價值的書籍、文章或知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犀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本書籍或一篇文章具有很高的價值和意義。它可以用來贊美一本好書、一篇優秀的文章,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華和學識豐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逍遙游》一書中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非常喜歡犀牛的角,他想要得到一塊犀牛角,于是他去找一位專門制作犀牛角的匠人。匠人告訴他,要得到一塊完整的犀牛角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如果能夠找到一本寫有犀牛角制作方法的書,就可以制作出一塊完整的犀牛角。于是,這個人開始尋找這本書,但是卻找不到。最后,他明白了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才能夠得到真正有價值的知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固定的搭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是一部真正的文犀之作,值得一讀。
2. 他的文章像一塊文犀,充滿了智慧和洞察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文犀”想象成一本書籍,書籍的封面上有一只犀牛的角,象征著這本書的珍貴價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文犀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珍貴書籍的制作和保存方式,以及古代文人的寶貴藏書。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本故事書是一本文犀,我很喜歡讀。
中學生:老師推薦的這本小說是一部真正的文犀之作,我會好好讀。
大學生:這篇論文像一塊文犀,充滿了深度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