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力
基本解釋
(1).親手勞作。《三國志·魏志·常林傳》“於是咸共嘉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林 少單貧。雖貧,自非手力,不取之於人。”
(2).人手,勞力。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一頃收花,日須百人摘,以一家手力,十不充一。”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造神麴并酒》:“作麴、浸麴、炊、釀,一切悉用河水;無手力之家,乃用甘井水耳。”
(3).古代官府中擔任雜役的差役小吏。《宋書·孔琳之傳》:“尚書令省事 倪宗 又牽威儀手力,擊臣下人。”《唐六典·尚書戶部·度支郎中》“內外百官家口應合遞送者,皆給人力車牛” 唐 李林甫 等注:“一品手力三十人,車七乘,馬十匹,驢十五頭。”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胥吏》:“ 宋 時差役有衙前散從、承符、弓手、手力……承符、手力、散從以供驅使,今皁隸、快手、承差之類。”
(4).指手力資。 唐 陸贄 《貞元改元大赦制》:“內外官祿俸錢、手力、雜給等,委中書門下度支,即參詳定額聞奏。”《舊唐書·回紇傳》:“時帑藏空虛,朝官無祿俸,隨月給手力,謂之資課錢。”參見“ 手力資 ”。
英文翻譯
1.hand power
成語(Idiom):手力
發音(Pronunciation):shǒu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手的力量進行勞動或工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手力是由“手”和“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手”指的是人的手,代表勞動和工作;“力”表示力量。手力的含義是指用手的力量進行勞動或工作,強調人們通過勞動和工作來創造財富和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手力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通過勞動和工作來實現目標、創造價值的情景。可以用于表達對勞動者的贊美和鼓勵,也可以用于強調勞動和工作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手力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在古代社會,人們沒有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依靠人的雙手完成。因此,手力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能力和品質。這個成語通過強調手的力量,傳達了勞動和工作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手力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靠著自己的手力,一步步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2. 只要肯努力,沒有什么事情是手力不能完成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手”和“力”這兩個字形象化地表示出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用手使出全力的樣子,來強調勞動和工作的重要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手力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手舞足蹈”、“手不釋卷”等。可以通過閱讀有關勞動和工作的書籍,了解更多關于勞動和工作的知識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爸爸每天都要用手力做飯給我吃。
2. 小學生:她用手力種下了一棵大樹。
3. 初中生:只有通過手力的努力,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4. 高中生:努力學習是實現人生目標的必要手力。
5. 大學生:只有通過手力的工作,我們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