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
基本解釋
◎ 半山 bànshān
[halfway up a hill] 山腰
而半山居(停著)霧若帶然。——清· 姚鼐《登泰山記》
詳細解釋
(1).山半腰。 北周 王褒 《始發宿亭》詩:“落星侵曉沒,殘月半山低。” 唐 李頎 《少室雪晴送王寧》詩:“隔城半山連青松,素色峨峨千萬重。”
(2). 王安石 在 鐘山 的故宅。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二:“歸途過 半山 ,少留。 半山 者, 王文公 舊宅,所謂 報寧禪院 也。自城中上 鐘山 ,此為中途,故曰 半山 。”
(3). 王安石 的別號。 宋 楊萬里 《讀詩》詩:“船中活計只詩編,讀了 唐 詩讀 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 絶句當朝餐。”
成語(Idiom):半山(bàn shān)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山腳下或山的一半處。也用來形容位置不高、等級不高或程度不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山是一個比喻性成語,用來形容事物的位置、等級或程度不高。比如,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不高,可以說他在半山;一個事情的進展不夠順利,可以說它在半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半山常常用于描述個人、事物或情況的位置或程度不高的情況。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半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韓非子列傳》中,原文是“未世之人,豈不半山哉?”意思是說,人生的成功和地位高低是需要努力爭取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引申為形容事物的位置或程度不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半山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半”表示一半的意思,“山”表示高山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社會地位還在半山,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上升。
2. 這個項目的進展在半山,我們需要加快速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山”字相關的形象進行記憶。比如,可以想象在山腳下,代表位置較低;或者想象山只有一半的高度,代表程度不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位置或程度相關的成語,如“高山流水”、“天山雪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家的房子在半山腰,風景特別美。
中學生:他在班級里的成績排在半山,需要更加努力才能進步。
大學生:我現在在半山,但我相信通過努力,我能夠登上更高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