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然
成語(Idiom):忿然(fèn rán)
發音(Pronunciation):fèn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憤怒、氣憤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憤怒、氣憤的心情或樣子。形容因受到委屈、冤屈或遭到不公正待遇而感到憤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因受到不公正待遇、冤屈而感到憤怒的情緒。可以用來描述個人或群體對不公平、不正義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卓茂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卓茂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的妻子被人陷害,被迫離婚。卓茂對此非常憤怒,他寫了一篇長篇的文章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之情。這篇文章被稱為《忿然詞》。后來,人們就用“忿然”來形容憤怒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忿然離開了會議室。
2. 小明被老師冤枉了,他忿然地站了起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忿然”這個詞語的發音和“憤然”的發音相似,所以可以通過聯想“憤怒”的意思來記憶“忿然”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和情緒相關的成語,比如“憤怒”、“生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被同學欺負了,我忿然地告訴了老師。
2. 初中生:老師對我評價不公,我忿然離開了教室。
3. 高中生:政府的不公正政策讓人民忿然不已。
4. 大學生:我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感到忿然,決定投身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