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惰
成語(Idiom):逋惰(bū duò)
發音(Pronunciation):bū d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懶散怠惰,不勤奮努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逋惰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懶散怠惰,不勤奮努力的狀態。逋指逃跑,惰指懶散。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人們逃避勞動,不肯努力工作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逋惰常用于批評或警示他人不要懶散怠惰,鼓勵人們勤奮努力。可以用在教育、工作、生活等各個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唐朝時期有個官員叫袁宏道,他非常懶散,整日無所事事,不肯勤奮工作。有一天,袁宏道在街上閑逛時,突然看到一輛馬車失控沖向人群,他連忙逃跑,卻被馬車撞倒受傷。人們紛紛議論,說他逃跑是因為平時懶散怠惰,沒有練就身體,導致無法及時逃離危險。從此,人們用“逋惰”來形容懶散怠惰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逋惰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無所事事,真是逋惰不堪。
2. 老師常常批評他逋惰,要他努力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逋惰”拆分為“逋”和“惰”兩個部分記憶。逋可以聯想為逃跑,惰可以聯想為懶散。通過聯想記憶,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逋惰相關的成語,如“逃避責任”、“懶散無為”等,擴大詞匯量,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逋惰不堪,連作業都不愿意做。
2. 初中生:她逋惰成性,從不主動參加課外活動。
3. 高中生:他原本成績很好,但最近變得逋惰起來,考試成績下降了。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很自由,但不能因此逋惰,要努力學習。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逋惰”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