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含垢納污(hán gòu nà wū)
發音(Pronunciation):hán gòu nà w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含垢納污是指接納或容忍有污點或不良行為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于《左傳·宣公十年》:“含垢忍污。”垢指的是污垢,污指的是不良行為。含垢納污的意思是接納有污點或不良行為的人,容忍其存在。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寬容大度的人或團體,愿意接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含垢納污這個成語常用于贊美那些寬容大度、能夠容忍他人過失和缺點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能夠包容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共同努力實現共同的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齊國的晏嬰被趙國的大臣所譏諷,稱其為“含垢忍污”。晏嬰并沒有因此而生氣或報復,而是接納了這個評價并寬容地對待趙國大臣。后來,晏嬰成為了齊國的宰相,展現了他寬容大度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含垢納污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含”表示容納、包容,“垢”指的是污垢,“納”表示接納、收納,“污”指的是不良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含垢納污的領導,總是能夠寬容地接納別人的錯誤。
2. 這個組織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他們相信含垢納污的原則,愿意給每個人發展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容器里有污垢,但是仍然能夠容忍和接納它。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含垢納污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與寬容和包容相關的成語,如“寬以待人”、“容忍百川”等。
2. 可以研究更多關于晏嬰的故事,了解他為什么能夠成為一個寬容大度的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含垢納污,不要輕易對同學發脾氣。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學生干部,我應該具備含垢納污的品質,能夠包容同學的缺點。
3. 高中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需要互相理解和容忍,實現含垢納污的精神。
4. 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精英,我們應該具備含垢納污的能力,能夠包容不同的觀點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