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六
基本解釋
一丈六尺。指佛的化身的長度。后亦借指佛身。《后漢書·西域傳·天竺》:“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云寺》:“丹素炫彩,金玉垂輝,摹寫真容,似丈六之見 鹿苑 ;神光壯麗,若金剛之在 雙林 。” 范祥雍 校注:“丈六謂佛身,《佛説十二游經》:‘佛身長丈六尺。’”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丈六放金光,神通稱極大。”
成語(Idiom):丈六(zhàng liù)
發音(Pronunciation):zhàng li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物體高大、威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丈六是由兩個詞語組成,丈和六。丈是古代長度單位,相當于十尺,而六表示六尺。因此,丈六是指高度為十八尺,也就是約5.4米。在成語中,丈六用來形容物體高大、威嚴,通常指人或建筑物的高大形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丈六常常用來形容人的高大威嚴,可以用于描述身材高大的人、氣勢威嚴的領導或者建筑物的高大形象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丈六”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古代有位身材高大的神仙,他身高丈六,威風凜凜,能夠驅散邪惡并保護人民安全。后來,人們把這個形象用來形容高大威嚴的人或物體,形成了成語“丈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丈六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身材高大威嚴,真是個丈六之材。
2. 這座建筑物高聳入云,真是一座丈六之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丈六”。可以想象一個高大威嚴的人或建筑物,身高達到丈六的高度,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丈六相關的成語,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丈二金剛”等。這些成語都與丈六有關,可以進一步豐富對丈六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身材高大威嚴,就像一座丈六之山。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主任個子高大,是個丈六之材。
3. 高中生:這座學校的校門高聳入云,真是一座丈六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