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道
基本解釋
會道門之一。起源于 山東 。初名“東震堂”,后 路中一 承辦道務,取《論語》中“吾道一以貫之”,改名“一貫道”。1925年 路 死后,由 張光璧 繼承。抗 日 戰(zhàn)爭期間, 張 投靠 日本 帝國主義并為其效勞。 日本 投降以后,又被國民黨反動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締。 周立波 《諸葛亮會》:“咱們得時刻留心,抓了這些,說不定還有。碰到形跡可疑的人,得趕緊報告。他們鬧一貫道,什么道門的,都是遮眼法。”
英文翻譯
1.a reactionary secret society which, under the cover of religious activities
成語(Idiom):一貫道(yī guàn dào)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guàn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或事物的態(tài)度、行為一直如一,沒有變化或波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貫道源自佛教用語,原指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始終保持一貫的道德品質(zhì)和修行態(tài)度。后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形容一個人或事物一直如一,沒有變化或波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貫道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品行、態(tài)度、行為等方面一直如一,沒有變化。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事物的特點、性質(zhì)等方面保持一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貫道最早出現(xiàn)在《佛經(jīng)》中,是佛教用語。后來,這個成語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貫道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為人一貫道,從不欺騙他人。
2. 這個公司一貫道,對員工非常關心和照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佛教修行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始終保持一貫的道德品質(zhì)和修行態(tài)度,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佛教和中國文化中的道德觀念,以加深對一貫道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媽媽一貫道,對我要求很高。
2. 初中生:他在學習上一貫道,從不偷懶。
3. 高中生:這個學校一貫道,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很重要。
4. 大學生:他的演講風格一貫道,深受聽眾喜愛。
5. 成年人:她的工作態(tài)度一貫道,從不推諉責任。